淺談蘭嶼豬於生物醫學研究之應用

廖御靜 助理研究員
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生理組

 

蘭嶼豬豬種介紹
豬隻擁有與人類相似的生理狀態與解剖構造,常作為生物醫學研究的試驗動物。但一般洋種豬屬於肉用經濟動物,體型碩大且生長快速,往往試驗尚未結束,碩大的體型已使研究人員吃不消。蘭嶼豬(Lanyu pigs)原產於蘭嶼,為臺灣本土的馴化黑毛野豬,亦為小型豬種原(圖1)。一般洋種豬 6 月齡時體重已破百,而蘭嶼豬僅約 30 公斤,體型相當的小。此生長較緩慢的特性,可大大減輕研究人員操作上的負擔。不過需注意的是,蘭嶼豬雖生長較緩慢,但於任食的情況下,2 歲齡時體重仍可能破百。此外,蘭嶼豬生性機靈且較有個性,操作時要格外小心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台東種畜繁殖場(畜試所台東場)於 1980 年引進 4 公 16 母的蘭嶼豬進行選育,目前衍生的後裔除了蘭嶼豬保種族群外,亦選育出畜試花斑豬、畜試迷彩豬與賓朗豬等品系(圖 2),可供生物醫學研究用。2011 至 2016 年的統計資料顯示,這些豬種中蘭嶼豬有近 8 成的使用率,其次是花斑豬。各縣市的使用率以台南市最多,佔了 3 成多;北部則以台北為主,也佔了近 3 成,其次是苗栗與桃園等地(吳等,2017)。蘭嶼豬常用來建立人類疾病動物模式,有助於瞭解人類特定疾病之發病機制、病程與治療方針。相較於國外的哥廷根小型豬(Göttingen minipigs),蘭嶼豬具有與人類相近的血液生理值(吳與章,2018),為良好的生醫研究用動物。本文將簡單介紹蘭嶼豬於臺灣生物醫學研究之概況。

心血管疾病與癌症研究
肥胖不一定會引起明顯的代謝症候群(metabolic syndrome, MetS),此種肥胖稱為健康型的肥胖(metabolically healthy obesity, MHO)。Li等人(2017)將 5月齡的李宋豬與蘭嶼豬餵飼 6 個月的高脂飼糧,分別誘發產生 MetS 與 MHO。以此兩種小型豬研究肥胖引起的心肌病變(obesity-induced cardiomyopathy)病程中所引起的細胞反應。心肌病變的過程中會發生細胞自噬作用(autophagy),其中 microtubule-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(MAP1-LC3, LC3)為觀察細胞自噬作用的指標,其又可細分為 LC3I 與 LC3II。餵食 6 個月的高脂飼糧,豬隻變得相當肥胖,心臟重量增加且心肌的間質與血管周圍已纖維化。有趣的是,肥胖會誘發 MetS 李宋豬心臟脂質的蓄積與氧化壓力,以及增加 LC3II 與 LC3I 的比例,然對 MHO 蘭嶼豬無明顯影響,顯示出兩種模式擁有不同的細胞反應。

癌細胞生長需仰賴血液供給養分,阻斷其周邊血流,即可造成細胞壞死。肝癌治療時,可使用此原理將可裝載化療藥物的栓塞物質送入肝動脈中,塞住供給腫瘤養分的血管,同時亦可穩定且持續的釋放化療藥物,達到抑制腫瘤生長之效果。Liu 等人(2015)開發可生物降解與成像的微粒球(microsphere),並評估其對蘭嶼豬肝與脾栓塞的安全性與有效性。微粒球的尺寸約 300 至 400 μm,肝與脾的動脈以微粒球栓塞後,顯著減少肝臟的血流量,並導致脾梗塞(infarction)。此外,亦可以利用電腦斷層掃瞄觀察到微粒球於動脈內的降解現象,可作為理想的血管栓塞材料。

組織工程研究
關節軟骨(articular cartilage)因無血管分佈,一旦受傷或患病後無法自行再生。手術治療無法有效治癒關節軟骨的缺損,常需借助組織工程技術來解決。Hsieh 等人(2018)利用 methoxy poly(ethylene glycol)-block-poly(ε-caprolactone)(mPEG-PCL)與hydroxyapatite 來製作軟骨支架(scaffold),其可搭載含 10 ng/mL 乙型轉化生長因子(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, TGF-β1)的玻尿酸(hyaluronic acid),以誘導骨髓間質幹細胞(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)分化為透明軟骨(hyaline cartilage)。利用手術方式於蘭嶼豬後肢關節鑽孔,造成局部損傷後,再將含 TGF-β1 的軟骨支架移植至損傷區。12 個月後,利用電腦斷層掃瞄觀察到移植區有透明軟骨再生的現象,顯示移植的支架可改善蘭嶼豬軟骨的缺損。

心肌組織的再生能力相當低,一旦損傷後通常難以復原。而自體骨髓細胞(autologous bone marrow cells)或外周血球細胞(peripheral blood cells)雖有治療的潛力,然心臟不斷的跳動下,細胞移植後的滯留率相當低。水凝膠(hydrogel)為再生醫學研究中的上等素材,其可建構出適合細胞貼附與生長的 3D 微環境,適合用來輔助細胞移植。Chang 等人(2016)將蘭嶼豬的左前降支冠狀動脈(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)結紮,誘發心肌梗塞(myocardial infarction)。24 小時後,再將含玻尿酸的水凝膠與人類臍帶血單核細胞(human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s)移植至損傷區。手術後兩個月,梗塞區域的結痂面積顯著減少並有血管生成現象,明顯改善了蘭嶼豬的心臟功能。

幹細胞移植治療研究
骨質疏鬆症(osteoporosis, OP)為一種骨骼代謝性疾病,骨質不斷的流失使骨密度降低,增加了骨折的風險。合適的動物模型能瞭解 OP 的發病機制、病程與治療方法,進而減輕其對人類的危害。Liao 等人(2018)利用卵巢移除配合鈣含量 0.5% 之低鈣飼糧與 1 mg/kg 的 prednisolone,處理 6 月齡的蘭嶼豬長達 12 個月,以建立蘭嶼豬的 OP 模式動物。經 OP 誘導後,蘭嶼豬的脛骨骨小樑(trabecular bone)不論是厚度與數目皆顯著減少,顯示有骨質流失的現象。將豬誘導多能性幹細胞(porcine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)衍生之成骨細胞(osteoblasts)移植於脛骨骨髓腔 6 個月後,可誘發骨質再生並修復骨小樑缺陷。
牙周炎(periodontitis)常引起牙齦發炎、流血與萎縮,嚴重時將造成牙齒脫落。根叉侵犯(furcation involvement)為牙周炎的病徵之一,造成患者大臼齒等多牙根牙齒的牙根分岔處的骨頭萎縮。若侵犯過於嚴重,即使治療後仍容易掉牙。現今雖已開發出不同的治療技術,仍無法完全彌補根叉侵犯所造成的損傷。Yang 等人(2013)利用手術方式於蘭嶼豬第二前臼齒(premolars)的頰面(buccal surface)牙根分岔處的骨頭上鑽孔,再配合Impregum牙科印模材料(impression materials)來誘發慢性發炎反應,模擬根叉侵犯現象。4 週的根叉侵犯誘發後,將豬胚幹細胞(porcine embryonic stem cells)移植於患部,進行 3 個月的治療。有趣的是,豬胚幹細胞可分化為牙周韌帶(periodontal ligament)與牙骨質(cementum)填補了缺陷部位,顯示胚幹細胞可用於治療蘭嶼豬的根叉侵犯。

結語
蘭嶼豬於 1980 年引進畜試所台東場選育至今已餘 40 載,並於 2013 年通過 AAALAC 的國際認證。在這期間也將蘭嶼豬選育成畜試花斑豬、畜試迷彩豬與賓朗豬等品系,增加了族群多樣性。蘭嶼豬嬌小的身軀,除了可減輕研究人員操作上的負擔,也可有效減少飼養與勞力成本。由於生理狀態與解剖構造與人類相似,蘭嶼豬從頭到腳,由裡至外皆為良好的研究對象。豬的遺傳變異性雖無法與專為試驗選育且標準化的大鼠與小鼠相比,但由流行病學研究的角度來看,卻較能真正反應試驗的真實情況,對新藥開發與發展新療法等生醫研究之臨床前動物試驗上,將可扮演重要腳色。

參考文獻

  1. 吳昇陽、朱賢斌、鄭裕信、章嘉潔。生醫研究用小型豬推廣之調查。2017。畜產研究50(4):288-293。
  2. 吳昇陽、章嘉潔。2018。小型豬血液生理指標檢測。畜產研究51(1):1-7。
  3. Chang, MY, TT Huang, CH Chen, B Cheng, SM Hwang, PC Hsieh. 2016. Injection of human cord blood cells with hyaluronan improves post infarction cardiac repair in pigs. Stem Cells Transl Med 5(1):56-66.
  4. Hsieh, YH, BY Shen, YH Wang, B Lin, HM Lee, MF Hsieh. 2018. Healing of osteochondral defects implanted with biomimetic scaffolds of poly(ε-Caprolactone)/hydroxyapatite and glycidyl-methacrylate-modified hyaluronic acid in a minipig. Int J Mol Sci 19(4):1125.
  5. Li, SJ, CH Liu, HP Chu, HJ Mersmann, ST Ding, CH Chu, CY Wang, CY Chen. 2017. The high-fat diet induces myocardial fibrosis in the metabolically healthy obese minipigs-the role of ER stress and oxidative stress. Clin Nutr 36(3):760-767.
  6. Liao, YJ, PC Tang, YH Chen, FH Chu, TC Kang, LR Chen, JR Yang. 2018. Porcine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-derived osteoblast-like cells prevent glucocorticoid-induced bone loss in Lanyu pigs. PLoS One 13(8):e0202155.
  7. Liu, YS, XZ Lin, HM Tsai, HW Tsai, GC Chen, SF Chen, JW Kang, CM Chou, CY Chen. 2015. Development of biodegradable radiopaque microsphere for arterial embolization-a pig study. World J Radiol 7(8):212-219.
  8. Yang, JR, CW Hsu, SC Liao, YT Lin, LR Chen, K Yuan. 2013. Transplantation of embryonic stem cells improves the regeneration of periodontal furcation defects in a porcine model. J Clin Periodontol 40(4):364-371.
© Copyright - 樂斯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| 樂斯科、LASCO及圖為樂斯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註冊商標
- design by Morcept
error: Content is protected !!